新闻动态

【喜迎党代会】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原创作品首发仪式之——我与“两路”精神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4日 15:30
点击次数:
作者:宣传部
来源:离退休处 产学研处

为进一步宣传阐释“两路”精神与重庆交通大学的深厚历史渊源,重庆交通大学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原创作品首发仪式上进行了2场专题访谈,主持人专访了“银发宣讲团”成员代表、全国十大桥梁人物及知名校友代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讲述的故事。

银发宣讲团成员动情讲述先辈筑路育人故事

“全体银发宣讲团成员将大力弘扬‘两路’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两路’精神代代相传!”作为“两路”精神银发宣讲团团长,邓家钦老师深情讲述了成立银发宣讲团的故事。邓家钦说,重庆交通大学与“两路”精神渊源深厚,是“两路”精神重要的源起者、传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传承弘扬“两路”精神,于我们而言更是一项庄重而神圣的使命。

“高光秀老师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常对同学们讲:哪里没有路,就要把公路修到哪里!袁堃老师85岁了,仍在主动参加宣讲团的活动,为学生讲党史故事,还将励志的书法作品送给学生。团队中,还有88岁的老总支书记李明禄老师、雷世煜研究员、廖桂芳教授......他们用亲身经历讲故事、用鲜活事例讲道理,充分发挥着他们的优势,用同学们喜欢的语言引导、鼓励着他们茁壮成长。”

“两路”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一脉相承,开展宣讲的过程中,也更是我们自我提升的过程,这是交大人的生动实践,更是“两路”精神的生动实践!邓家钦说,目前,银发宣讲团已面向学校部分同学和万州交通运输局、公路局等单位开展了宣讲,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纷纷表示将把宣讲的精神要义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为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后续,宣讲团将深入挖掘凝练“两路”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的内在关联,通过更多高质量的实践宣讲,让“两路”精神走得更远、走得更实、代代相传!

谈到宣讲中印象最深的一幕,宣讲团成员廖桂芳娓娓道来:我尤为深刻地记得,今年4月,我以《他们用青春与生命诠释“两路”精神》为题,为机电学院学生讲述了94级校友田晓林和55级校友罗启潮这两段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大家聚精会神,被故事深深吸引和感动。校友们的故事折射出的,正是一代代交大人深度参与交通建设,在各个历史时期身体力行弘扬和践行“两路”精神的真实写照。

“2001年1月,田晓林在扑灭波密森林大火的战斗中奋不顾身,为抢救战友,腿被石头砸断,荣立个人三等功”。廖桂芳深情讲述田晓林视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海拔5008米的东达山搜集整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在山洪暴发的海通沟带头冲锋、勇斗洪魔、抢救战友的故事。

廖桂芳说,“在参加宣讲活动中,我曾数度哽咽:我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撰写了近40页手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在两路建设和维护中默默付出甚至英勇牺牲的英雄的名字不会被历史遗忘!”他们用青春与生命铸就的“两路”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作为《红岩》小说作者之一杨益言的女婿,银发宣讲团成员谢怀建教授深刻阐释了红岩精神与“两路”精神之间的密切关联。在谢怀建看来,红岩精神与“两路”精神都存在着思想文化上的内在联系,都饱含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都蕴含实现伟大目标的奋斗精神以及团结奉献的精神。

“红岩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曾被概括为‘爱国、团结、奋斗、奉献’,其中‘爱国’被放在最前的位置,说明了爱国主义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内容;‘两路’建设中,英雄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是为了修建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是为了建设祖国的大西南。两种精神都蕴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谢怀建说,红岩精神与“两路”精神同属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谱系,都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弘扬红岩精神与“两路”精神,对形成具有重庆辨识度与重庆交通大学辨识度的红色教育品牌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两路”精神青年寻访团同学们为三位老师献上鲜花

全国十大桥梁人物、知名校友共话我的“桥梁”缘

珠江出海口复杂的交通、地质和气候环境,给港珠澳大桥这个超级工程增加了难度,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孟凡超和他的团队正式对港珠澳大桥进行主体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孟凡超说,一座充满国际视野和胸怀的桥梁,应具备艺术、人文、交通和文化的共性品质。

从港珠澳大桥的特殊区位、超级工程的定位以及建设条件的复杂性和技术创新的严谨要求谈起,孟凡超讲述了大桥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工程技术挑战、施工安全挑战、环境保护挑战和建设管理挑战,如人工岛的尺寸要做到最小、桥墩数总量要加以控制、严格做好建筑废弃物的科学化处理等,其目的在于全面贯彻好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我们的桥梁,在未来应更加具备智能化、互融化、多功能化等优势,要践行好新发展理念,在生态环保、文化传承等领域下更多的功夫。祝愿交大学子饱含炽热之心、创新之心、谦虚之心、执着之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产出更多散发着人文色彩的优秀作品。

谈到连续15年推动“小桥大爱”公益桥项目、躬耕40余年教坛努力培育优秀桥梁人才时,向中富说,多年来,我们坚持以“小桥大爱”公益小桥建设项目为依托,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融入工程学习,走进社会、认识社会,感受劳动、创新和奉献的快乐。

向中富介绍了“小桥大爱”公益小桥建设学生团队和教师团队成员们无偿为偏远贫困地区学生上学、民众出行修建人行桥梁的故事,阐述了公益小桥项目建设过程、组织架构和筑桥目标理念。“工程意识、团队意识、公益意识、劳动意识、奉献意识、交流意识等,就是我们在奉献与担当中着重培育同学们得以养成的意识,在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动脑想、动手做,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智慧服务山区百姓!”

“时光荏苒,自2009年以来,我们已先后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宁夏、广西等地主持、参与建成了21座公益小桥,惠及学生、民众5万多人,为孩子们安全上学提供了保障,解决了当地民众出行困难。”向中富说,一座座公益小桥的建造,更是对重庆交大人秉持的“铺路石”精神的最好诠释以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众团结”之“两路”精神最为充分的体现!

“‘两路’精神是英雄的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引领着我们不断克服困难、战胜困难!”陈奉民说,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两路”精神,更要沉下心来认真学习和研究历史,这是一段异常艰辛、令人钦佩、影响深远的伟大实践。

陈奉民谈到,当前交通领域行业虽然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但机遇机会更多。作为中青年交通建设从业者,在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的宏大背景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和“铺路石”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用毕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优势,用心用情用力设计好、建设好、维护好每一个工程项目,把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当作一件让自己欣慰的“艺术”作品去完成,不辜负时代的重任、人民的嘱托。

陈奉民还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着交通人守正创新、转型升级。愿交大人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安全可靠、绿色低碳、智能高效、寿命长韧性高的交通建设宽广大道上越走越远,用勤劳的双手和坚实的步伐丰富拓展新时代“两路”精神,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生代表们为三位学长献上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