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缅怀伟人!毛泽东领导新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往事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6日 22:41
点击次数:
作者:中国交通报
来源:中国交通报

今天是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

毛泽东同志

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一起缅怀他的丰功伟绩

追忆他领导、推动

新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

光辉历程、生动故事和感人瞬间

让我们赓续传承他的思想精神

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6月28日15时,以毛主席名字命名的英雄机车——“毛泽东号”机车缓缓驶进丰台机务段,至此,“毛泽东号”机车已安全走行1200万公里,约等于绕地球赤道近300圈。“毛泽东号”机车是一个缩影,无论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经济建设的和平年代,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都离不开毛泽东同志当初的远见和构想。

相关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公路通车里程仅8.08万公里(仅3万公里有路面),铁路2.18万公里(仅1.1万公里可通车)……面对如此困境,全国在毛泽东同志的号召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交通建设工作。

铁路

1949年7月

1949年7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接见全国铁路临时代表会议代表时指出:现在的铁路太少了,我们将来要修几十万公里的铁路。

1952年7月

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开工。这一天,离重庆解放仅仅半年。两年后的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政委的邓小平在开工典礼上说:“我们进军西南就下决心要把西南建设好,并从建设人民交通事业开始做起。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到1952年年底,全国新建铁路1320公里,恢复铁路1170公里,修复复线572公里。

毛泽东亲笔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这里的“天成路”,就是后来的宝成铁路。

1958年1月

之所以改“天成”为“宝成”,是因为国家原计划把陇海线上的天水站作为北段站,向南架桥铺轨,过略阳入川到成都。1953年,铁道部对建设条件、施工难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采取宝鸡至略阳线路方案,这一重要抉择,注定宝成铁路承担起连通西北与西南山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的历史使命。

1958年元旦,全长668公里的宝成铁路建成通车,这是新中国北上出川的第一要道。1961年8月15日,宝成线宝鸡至凤州段电气化改造试点工程建成通车。1975年7月1日,宝成线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的建成,彻底改变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局面,被誉为中国人破解“蜀道之难”的里程碑。

1949年9月,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提出在福建修建铁路的建议,纾解福建交通困境,促进经济发展。提案获得全票通过,并且得到毛泽东同志的亲自批示:“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1958年1月,鹰厦铁路开通运营,北起江西省鹰潭市,途经邵武、南平、永安、漳州至厦门,这是福建省第一条铁路。

1958年至1959年

1958年8月1日,包兰铁路正式通车。

1959年10月1日,兰青铁路通车。

1959年12月30日,兰新铁路铺轨到哈密。

短短两年间,包兰(包头至兰州)铁路、兰青(兰州至西宁)铁路、兰新(兰州至乌鲁木齐)铁路等相继建成,太焦(太原至焦作)铁路也进入修建阶段。

1959年9月15日零点十分至两点二十分,毛泽东同志在北京市市长彭真、铁道部部长吕正操和副部长武竞天等陪同下,到北京站视察。

当时的北京站工程总指挥李岳林当即向毛泽东提出给北京站题字的请求。20多天后,毛泽东乘专列去南方视察,在途中为北京站题写了两副站名,还在他认为比较合适的那张上画了三个小圈建议使用。

1966年至1975年

贵昆铁路自贵州省贵阳至云南省昆明市,是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1958年8月开工,于1966年3月建成。1966年3月4日,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贵昆铁路提前九个月接轨通车,从此,西南地区的铁路骨架网逐步形成。作为联结云贵两省的交通大动脉,东起贵阳、西至昆明的贵昆铁路弥补了当时全国铁路网在西南的缺口。

1958年7月,成昆铁路开工修建。毛泽东同志说过:“成昆铁路要快修,铁路修不好,我睡不好觉。没有钱,把我的工资拿出来。没有铁轨,把沿海铁路拆下来。没有路,我骑着毛驴下西昌。一定要把成昆铁路打通!”成昆铁路的建设几经波折,工程几度停滞。1964年,国际形势变化,极具战略意义的成昆铁路成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7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示:“修成昆路,主席同意,朱委员长提议,使用铁道兵修。”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通车,超10万人在西昌见证历史性时刻。

1970年7月1日,焦枝铁路竣工通车,通车典礼在南阳市新建的火车站隆重举行。随着一声响亮的鸣笛,一列车头悬挂毛泽东头像、盛装打扮的剪彩火车缓缓驶入南阳站,这也是焦枝线的第一列火车驶入南阳站。

1970年8月,党中央下达了修建湘黔铁路的命令。1974年11月,玉屏县大龙站至贵定站完成铺轨并与黔桂线接轨,从株洲站至贵阳站全长905公里全线通车,于1975年1月正式运营

太焦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北起南同蒲线修文站,南至新焦线月山站,全长380多公里。太焦线的修建一波三折,经历了白晋支线、东潞支线和詹东线多次修建过程。新中国成立后,詹东线重新动工修建。詹店至焦作段因水利规划未定而未修建。1957年9月,焦作至五阳段开工,1960年底建成通车。1958年8月,五阳至东观段开工,1961年9月因压缩基建停建。1970年10月,修文至五阳段铁路重新兴建,1975年9月建成通车。同年,修文至五阳段和焦作至五阳段铁路合并,定名为太焦线。

1984年5月

修建青藏铁路是几代人的梦想。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发出了修建青藏铁路的号召。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青藏铁路几次上马,又多次停工,几经波折。铁道兵攻克了当时海拔最高的关角山隧道,在盐湖上建起了第一座万丈盐桥,终于在1979年9月将青藏铁路一期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1984年5月1日,青藏铁路西格段正式投入运营。

公路

1952年11月

1952年11月21日,康藏公路昌都段通车。毛主席的题词是“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朱总司令的题词是“军民一致战胜天险,克服困难,打通康藏交通为完成巩固国防繁荣经济的光荣任务而奋斗!”题词刊登在了12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

1954年12月

海榆中线于1950年10月正式开工,1954年12月19日竣工通车,是海南岛自古以来第一条上等级公路——旧五等公路(相当于现在的四级公路)。海榆中线是巩固海南岛国防的重要战备公路,同时也是海南五指山地区黎苗族同胞通向外面世界的一条幸福之路、致富之路。毛主席题词“加强防卫,巩固海南!”

川藏公路踏勘人员翻越高山。

青藏公路修建时,沿线藏民与筑路人员结下深厚情谊。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作出英明决策——修建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党中央一声号令,英勇的十八军官兵同来自祖国各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各民族群众共十多万人以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投身于“两路”建设。历时五年的建设期,筑路大军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工具极度匮乏的艰苦条件下,用铁锤、钢钎、铁锹和双手,劈开悬崖绝壁,征服重重天险,3000多名施工人员壮烈牺牲,长眠于雪域高原。

1954年12月25日,毛泽东为康藏、青藏公路通车题词。

1954年12月25日,全长4360公里的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同时通车拉萨。毛泽东题词:“庆贺康藏、青藏两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康藏后改为川藏)此后,新藏、滇藏等公路陆续建成。创造了人类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西藏结束了没有公路的历史,开辟了交通运输事业新纪元。

“两路”通车,为西藏民主改革和自治区成立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物资支持,西藏彻底铲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

1957年10月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毛泽东第一次横渡长江,面对轮廓初现的武汉长江大桥,他即兴挥笔写下气势磅礴的《水调歌头·游泳》。“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968年12月

1956年5月31日,毛泽东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工地,他自信地说:“将来长江上修上20个、30个桥,黄河上修几十个桥,到处能走。”在听取时任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局长彭敏汇报工作时,毛泽东问:“以后在长江上建大桥,不请苏联专家行不行?”彭敏回答:“完全可以。”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通车。这是当时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1968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用2/3版面报道了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消息,剩下的1/3版是关于新的氢弹试验成功。

1978年6月

1978年6月26日,被称为中国第一座抗高烈度地震公路桥的河北滦河新桥竣工通车。这一年,中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9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86万公里。

1983年9月

1974年,数万筑路官兵开赴天山,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征服了两个“老虎口”,开辟了6公里的“飞线”,凿通了三条全长330米的隧道,架设了65座全长1918米的桥梁和1303道涵洞,筑起了全长2518米的防雪走廊,他们遵照毛泽东同志“搞活天山”的指示,经过十年多的艰苦奋战,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的我国西部边陲第一条国防公路——独库公路,于1983年9月建成通车。

民航

1949年3月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发展民航事业。抗日战争时期,从西路军中选派人员到新疆航空队学习,还在延安创办了航空工程学校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建立了东北航校,短短3年多时间,就培养航空技术人员500多名。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在听取东北航校汇报后,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现在我们胜利了,要建立新中国,要筹备建立空军和发展民航事业。

1949年11月

抵达天津的“两航”起义北飞人员合影。

1949年11月,军委民航局成立。当月9日,原属国民政府官僚资本的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在香港宣布起义,这便是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我们应该立即回去,整理并重建我们的事业,以开始对于人民真诚的服务。”中航公司全体员工在签名起义宣言中这样写道。30余架小型飞机,1万人的年旅客运输量,却拉开了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序幕。

1950年至1972年

中苏民航飞机在加油检修。

1950年4月2日,《南方日报》报道中苏合办民航公司的消息。

1950年7月,成立了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开辟了以北京为中心通往苏联的3条国际航线,新中国民航国际航线正式开航。当年的8月1日,开辟了天津-北京-汉口-重庆和天津-北京-汉口-广州两条航线,标志着新中国民航国内航线正式开航。特别值得铭记的是,1957年10月5日,周恩来总理对民航作出“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批示,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1972年,民航将工作重点放在开辟远程国际航线上,初步实现了周恩来总理“一定要飞出去”的愿望,有力服务了国家对外交往、走向世界。

水运

1956年3月

1956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听取交通部的汇报时,看到了当时的世界海船吨位表。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国,海上的运输能力却不到全世界的0.3%。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我国不到百分之零点三,这表明我国太穷。”对于交通部的远景规划,毛泽东表示肯定,并说:“中国地势比较完整,东面是大海,西面是高山,统一起来帝国主义不易进来,发展航运有重大意义。”

1965年

1963年11月,交通部、外贸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向党中央、国务院呈送《利用银行贷款买船以发展中国远洋船队的报告》。周恩来总理立刻批准并着重指示:远洋运输,要立足于发展国内的造船工业;在国内造船不能适应需要时,则造船与购船同时进行。1965年,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轮“东风号”试航成功并投入使用。随后,上海、大连、广州等地造船厂纷纷开足马力,中国几十艘国产万吨级巨轮相继下水,加入中国船队大家庭。